閱讀:自控力 (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心理課程)

閱讀:自控力 (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心理課程)


書名:自控力 (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心理課程)

作者:Kelly McGonigal

“自控力” 是運用 “意志力” 控制自己的行為。所謂 “意志力”,是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、心情及欲望的能力。這書提供多個意志力實驗,希望讀者能親自驗証,到底那些方法適合自己。通過不斷練習,提昇意志力。

意志力的三大用途:

  • 我要做 (對付拖延)
  • 我不做 (對付誘惑)
  • 想要 (長遠目標)

面對威脅的本能反應:

  1. 外在威脅 (e.g. 老虎)
    • 應激反應
      • 面對危險會心跳加速,大腦進入防禦模式,優先考慮自身安全、發動攻擊或逃離危險
      • 更易做出衝動的事
      • 目的:不會想其他事情,全力應對當前危險
  2. 內在衝突 (e.g. 欲望)
    • 三思後行反應
      • 意識到長遠目標,刻制當前的衝動
      • 大腦會使身體放慢呼吸、減慢心跳
      • 目的:平靜、自己心思熟慮

意志力有限

  1. 大腦前額皮層管控意志力
  2. 使用意志力會消耗能量 (糖份)
  3. 大腦對血糖變化方向的反應
    • 血糖升高:傾向考慮長期目標
    • 血糖降低:傾向考慮短期目標
    • 注意這不是血糖水平的絕對高低,而是血糖水平的變化方向
  4. 血糖變化方向會影響人的決定,但長遠來說吸收過多糖份對身體也不好,不是好的方法
  5. 低血糖飲食對身體更佳
  6. 大腦自我保護機制:在意志力還沒有到極限時,便提早放出意志力耗盡的信號
    • 不要剛感到意志力耗盡便馬上放棄

防止失控

  1. 進步的感覺
    • 進步 -> 放鬆 -> 令人暫時做出違背目標之事
      • 必須牢記目標,不要只注意眼前的成功
  2. 明日復明日,不斷把事情延後
    • 人往往高估自己未來的能力
  3. 光環效應
    • 當無益的東西和有益的東西放在一起時,人傾向會放縱自己
    • 商業上的應用:當餐牌上有健康食品時,垃圾食品的銷量反而大升

大腦的獎勵系統:多巴胺

  1. 大腦分泌多巴胺
    • 使人有動力去追求快樂
    • 但這不是快樂本身,也不是滿足感
    • 多巴胺過多:凡事也易上癮,帶來欲望和壓力
    • 多巴胺過少:沒有快樂 (柏金遜症徵狀是缺少多巴胺)
  2. 利用多巴胺
    • 個人
      • 把有有益但會覺得無聊之事多巴胺化 (自行設計某些獎勵)
      • 必須學會區分 “實在的快樂” 和 “虛假的獎勵” (當認清自己真正的需要後,便可以減少浪費、焦慮)
    • 企業
      • 神經营銷學
      • 利用食物、氣味、顏色等讓客人先分泌多巴胺再購物

壓力

  1. 壓力下會有更多欲望:壓力 ->  應激反應  -> 多巴胺 -> 欲望
  2. 獎勵系統吹促我們找更多快樂來緩解壓力 -> 易屈服於誘惑 (做出不乎合長遠目標之事)
  3. 長遠來說不要靠獎勵承諾,而是靠增加大腦中得改善情緒的化合物 (e.g. 血清素)
  4. “那又如何” 效應
    • 既然無法達成目標,何不放縱一下?
    • 惡性循環:放縱 <-> 後悔

誘惑

  1. 應對誘惑
    • 應增加距離感:看不到或鎖上,便更能自控
    • 10分鐘法則:即使屈服,最少也要堅持10分鐘
    • 最佳自控方法:破釜沉舟、無退路式抵抗
    • 獎勵之延時折扣率:當回報距離現在越遠,獎勵便會打折扣
  2. 人對待將來的自己,就像對待另一個人一樣,傾向把所有責任留給將來的自己

傳染性

  1. 意志力低下會傳染
    1. 人的 “社會腦”導致意志力失效
      • 無意識模仿行為
      • 情緒的感染
      • 當別人屈服於誘惑時,自己也會想屈服
  2. 目標的傳染性
    • 人能理解別人的行為和目標
    • 或會激發共同目標
  3. 不是你感染別人,就是別人感染你
    1. 必須增加免疫力:好好記住目標

諷刺性反彈

  1. 諷刺性反彈
    1. 越想抑制想法,越是記起某些事情
    2. 面對思想、情感時,我不要的力量會失效
      • e.g. 失戀時越想忘記,卻越忘記不了
    3. 避免方法
      • 千萬不要抑制想法,要接受想法,告訴自己有這些想法很正常,只限制行為,避免惡性循環。

提昇意志力之方法:

  1. 冥想 (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,練習使用注意力)
  2. 放慢呼吸 (使自己平靜)
  3. 設計專注小事的意意力練習 (如改正不良姿勢、記錄日常生活等)
  4. 想改變行為,可先從減少行為的變化性開始
    • 限制行為的變化,如限制一天內可抽多少根煙
  5. 到外邊走走,經常鍛練身體
  6. 打破”那又如何” 效應
    • 惡性循環:放縱 <-> 後悔
    • 打破這惡性循環:自我諒解,而不是看我批評
  7. 降低獎勵之延時折扣率 (對於目標)
    • 想像未來要放棄的獎勵
    • 想像未來得到的獎勵
    • 想想到底是要短期的獎勵,還是長期的獎勵
  8. 借社會認同、群體的角度,改變自己的行為
    • 加入志同道合的群體
  9. 面對欲望和衝動
    1. 不要馬上否定想法
    2. 要接受這想法,知道自己不能控制想法,但能選擇自己的行為
    3. 記住目標
  10. “我想要” 比 “我不要” 容易,多用 “我想要” 表述

無法複製此頁面的內容